红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8-09-2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红松属于裸子植物松科(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常绿针叶乔木树种,高可达40m,胸径1m以上,主干明显,树冠呈塔型,大枝平展,宜分杈,幼树树皮灰红褐色,皮沟不深,近平滑,鳞状开裂,内皮浅驼色,裂缝呈红褐色,大树树干上部常分杈。心边材区分明显,有时有树脂线,边材浅驼色带黄白,常见青皮;心材黄褐色微带肉红,故有红松之称。冬芽淡红褐色,圆柱状卵形。针叶五针一束,长6~12cm,可存活3~5年,针叶先端尖、稍软,横切面近三角形,叶鞘早落。雌雄同株异花,雄球花圆柱状,密生于新枝下部。球果大,多位于树梢结实,圆柱状长卵形,长约15~20 cm,有树脂,成熟时种鳞不开或稍张开露出种子,但种子不脱落,种鳞先端明显反卷。种子倒卵状三角形,无翅,长约1.2~1.8cm,褐色。花期5—6月份,种子翌年9—10月份成熟。红松种子是两年形成的,经过大约15个月的生长发育。成熟红松要进入主林层,树冠充分见光才能结实,种子千粒重460—530g,每个球果种子50—100g,天然红松林受气候和自身营养的影响,结实不是每年相同,一般5—6年大收一次,2—3年小收一次,单株结实量最大达600—800个球果,约产种子40—60kg。

红松属于阳性树种,但幼年阶段适宜一定程度的庇阴,一般需光强度为100~250Lux,低于此数值,会抑制红松生长。随着年龄的增加,红松需光量不断递增,直至需要全光条件下才能维持正常生长,前15-18年生长较慢,后期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基于这点,在培育红松人工林过程中,只有适时满足光照条件,才能促进林木生长,进而生产力达到最大值。红松抗寒能力强,可抵御-40℃严寒,最北可分布到北纬52°,降水在450-800mm,年均温在-2—4℃较适宜。红松属浅根性树种,根系常呈水平分布,易风倒,适宜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要求温和凉爽的气候,在土壤PH值5.5-6.5,山坡地带生长好。大多数与针、阔叶混交形成阔叶红松林。不同立地质量,其生长效果差异显著。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