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小兴安岭南坡的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迎来北迁候鸟的回归,保护区鸟类春季迁徙调查也正在开展。当前,保护区北迁候鸟以雁类和雀类为主,进入4月后渐渐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期。
本次调查采用样线法、样点法、鸟类环志法,结合红外相机监测设备,对凉水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用于更新、充实保护区鸟类资源监测档案,摸清鸟类迁飞动态,评估鸟类资源保护管理及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成效。
保护区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段,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与昆虫资源,每年吸引大量的鸟类停歇驻足、生存繁衍。近几年,通过开展鸟类环志、样线调查等工作,保护区监测到鸟类200余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金雕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额雁、鸳鸯等38种。随着迁徙季节的到来,为了守护好森林精灵,保护区积极细化措施、科学设计,以栖息地保护和物种监测作为主要着入点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开展野外鸟类调查、红外相机体系建设、疫源疫病监测等工作。
为了激发广大群众爱鸟护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保护区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讲进校园、研学教育等活动让学生走进森林、了解鸟类、体验自然之美,进而引导公众“探索、发现、学习”鸟类保护相关知识。
此外,保护区借助科技力量,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建设,视频监控网络、声音监控设备、无人机等都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关内容转载于中国绿色时报